第(3/3)页 这么设置的原因非常简单,凡是不参加科举考试的,直接抓去参加徭役! 参加了科举又落榜的,也当场抓走参加徭役。 并且都是最为繁重的力役! 如此一改,商贾的孩子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因为他们有钱,即便落榜了,塞钱也能免除徭役。 而那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则是叫苦连天。 他们的身子骨脆的很,根本扛不住力役的摧残。 短短两年,死在力役上的读书人,就超过了四位数。 但皇帝老儿的小金库,却装满了从商贾手中收来的金银,坊间有闲人粗算过,这两年皇帝的小金库,至少进账百万两! 在这么大的利益面前,读书人死了也就死了嘛。 再说了,商贾的孩子,也不全都是酒囊饭袋之辈,通过科考进入朝堂、进入官场的孩子,也有很多非常优秀。 读书人一看,不能再硬抗了,否则以后天下就成了商贾的天下。 清清白白的人世间,怎能被铜臭之气玷污! 于是这些读书人,再度捡起了书本,势要把天下,从商贾的手中抢回来。 读书人发起狠来,确实要比商贾之家的孩子厉害,几年后,朝堂上出身商贾之家的官员数量,只有巅峰期的三成左右。 文人们再度夺回话语权后,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给皇帝当年的旨意“打补丁”。 商贾的孩子可以参加考试,但从此之后不许沾染任何生意。 一旦被发现,永久取消考学的资格。 而获得了功名的读书人,同样不许做买卖,被发现后,也会取消考学资格,严重的甚至会取消所有功名。 这个补丁发布后,朝堂上就开始了永无休止的斗争。 代表商贾利益的官员,跟代表文人利益的官员,互相攻击,互相拆台,而皇帝端坐龙椅,只要不影响他捞钱加孝顺太后,两派官员吵成什么样,他都不关心。 甚至皇帝还巴不得官员们斗争,因为臣子忙着内斗,就不会来斗他这个皇帝了,他也可以通过两派的争斗,稳固自己的皇权!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