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每天几个馒头两碗水,养着就行。” 小厮头头道:“明白了。” “一会我要陪太老爷出趟城,家里你给我盯好了,再闹出什么乱子,我绝饶不了你。”管家说完,匆匆离去,去安排马车了。 一盏茶后,萧郁的马车从侧门缓缓驶出。 行至正门口,学子们的议论声,如急促的雨滴般,拍向萧郁的马车。 萧郁不为所动,甚至连眼皮都没有抬一下。 曾几何时,他也跟这些学子一样,对有才之士各种欣赏甚至吹捧,但宦海多年,萧郁意识到,所谓的诗文才学,对治国安邦没有太多作用,甚至有时候还会造成副作用。 这些年来,坊间涌现了多少神童,多少天才,可又有几个人做出了成就? 萧郁相信,这些天才、神童,入仕为官的时候,都有着一颗纯粹的心,一颗想要改变天下、涤荡朝堂污浊的心。 但当他们真正的踏入官场这口大染缸,要不了多久,就会被同化。 这期间,才学越高的人,被同化之后造成的破坏力就越大。 人数太多,即便学生们有意让开道路,马车的速度也提不起来,只能龟速前行。 同时院墙最前方的人,全部的精力都在诗作上,根本没注意到萧郁的马车就在身后,依旧大声的议论着【桃花庵歌】。 而初见诗作的人最是激动,甚至大声的诵念这首诗。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中桃花仙……” 听到这两句,萧郁略略皱眉,显得有些不悦。 “不愿鞠躬车马前,但愿老死花酒间……” 听到这句,萧郁缓缓的睁开眼,用手中的拐棍敲了敲马车的车门,车夫心领神会,勒住缰绳让马儿停下来。 如果只是一首好诗,不可能让萧郁下令停车驻听。 但这首【桃花庵歌】,却在意境上,与萧郁目前的状况完美契合,以至于在听到最后四句时,一双老眼中,甚至浮现出了泪花。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