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而戴上墨镜以后的李悠南又多了几分神秘的潇洒,刘璃时不时看李悠南几眼。 这个过程当中,她没有忘记用云台相机帮李悠南拍视频,虽然拍的效果没有李悠南自己那么好,但胜在真实。 除了抵达这里的那条穿过林子的小路,便是那个可以爬上去的山坡,值得继续探索了。 不过李悠南并没有打算走路过去,而是回到房车旁边将山地摩托降下来。 这一回刘璃倒是非常熟练地坐在了后排,戴上粉色的头盔,然后自然而然地抱住了他的腰。 随后山地摩托车便朝着那个山坡出发了,这个山坡明显是有人走过的痕迹的。 李悠南一直往上开,距离自己的营地大概开了一公里多,爬上了一片高地,随后沿途开始出现经幡旗、玛尼堆和一个白塔,里面还燃着香火。 而翻过这片山坡再往下,一个藏族的小村寨已经出现在视野中了。 然乌湖畔附近本来就有不少人居住,这里有一个小村寨,倒是不让人意外。 不过看得出来这个村寨的人口并不多,大概只有十几户房屋。 从这里下去的路,一般的车子是开不上来的,好在李悠南的是山地摩托,沿着崎岖的小路慢慢地往下开,也让刘璃体验了一把惊险刺激。 如今的刘璃已经完全克服了广场恐惧症,未来的生活皆是坦途,坦途之上偶尔走走这种刺激的小路也挺好。 在营地附近有这样一个村落,对李悠南来说自然是一件好事,毕竟他们的食物也就能吃一两周的时间,万一在这儿住的时间久了,还是需要补充一下物资的,在国内又没有办法狩猎,所以能在这里买到是最好的。 这里是著名的旅行途经点,所以当李悠南的摩托车出现在村子边缘的时候,当地的藏民看到他并没有感到太多意外。 在村口有一个藏族的老奶奶悠闲地坐在石台阶上晒着太阳,她的旁边有一个中年男人,两人在用藏语交流着什么。 看到李悠南以后,那个男人明显对李悠南的这台山地摩托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目光在这台山地摩托独特的避震器上看了良久,友好且热情地给李悠南打招呼,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说:“你骑这个过来的?” 李悠南和刘璃下了车,他指了指山坡那边的方向说:“在那边露营,我的大车子停在那边。” 李悠南给男人认真地解释了一阵子,对方才会意明白过来。 但就在这时候,对方的表情却变得有些严肃:“你住在湖边可以,但是不能丢垃圾。” 李悠南愣了一下子,虽然对方依旧保持着友善的语气,但他还是听出了警告的意味。 对此,李悠南倒是不生气,大抵明白过来,沿途过来旅行的游客应该是给当地的藏民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印象。 李悠南友好地向对方表示自己不会制造垃圾,随后又问起了在这里能否买到食材的问题。 对方则表示,如果是买肉的话,村上杀牛或者杀羊的时候可以来买;买菜的话,除了本地种的土豆和萝卜,隔几天时间,镇上会有卖菜的车子开到村子里面来,到时候就可以买了,当然也可以直接去镇上买。 李悠南简单了解了一下情况,就在这时,有一个青年从远处跑着过来找这个男人,两人用藏语沟通了一下。 男人对青年说了些什么,青年先离开了,随后男人才又看向李悠南,笑了笑:“正好今天我们要杀一头牛,你想去看看不嘛?” 李悠南眨了眨眼睛,“这个……好啊。” …… 李悠南推着摩托车,跟着那个藏族男人沿着藏寨的小道,朝着他们固定的杀牛位置走去。 刘璃则在一旁默默跟着。 这个藏族男人极为健谈,和李悠南相谈甚欢。 李悠南大概了解到了一些他的信息,男人的名字叫嘉措。 他告诉李悠南,在藏语里“错”是湖的意思,而“嘉措”是大湖的意思,也有的地方把湖翻译成海,其实意思差不多。 然后又借着话题说道:“比如你们住的然乌湖,在藏语里也叫然乌错;再比如网上很出名的纳木错,其实也叫纳木湖。” 他似乎看出李悠南对藏族的一些文化很感兴趣,继续笑着科普:“藏族人的名字都有美好的寓意,你们常见的,比如‘尼玛’就是太阳的意思,‘珠’就是龙的意思,还有‘丁真’,是珍珠的意思,有的地方写成‘丁珠’,也有的地方写成汉字‘登真’,其实是音译不同。” 随后又聊起了关于杀牛的事情,嘉措带着一些骄傲问:“你是城里面来的?” 李悠南这才意识到,对方说了一阵子,基本上都是在讲自己的事情、讲他们民族的事情,完全没有问自己什么信息。 李悠南笑了笑说:“嗯,算是吧。” “哦呀,城里面来的呀?哪里的城?” “四川。” “哦呀。” 嘉措露出了然的笑容,“你们城里面来的人肯定没有见过杀牛吧?待会不要被吓到了,哈哈哈哈。” 李悠南笑了笑,没有说什么。 旁边的刘璃则想到了之前李悠南在荒野独居节目里展示的解剖灰熊和野牛的场景。 她自然对杀牛这种事情不怎么懂,也不知道李悠南做的事情含金量有多少。 不过想了想,这些藏民肯定是经常杀牛的,技术水平肯定比李悠南要高明得多。 因为不怎么懂,所以她脑袋里已经将李悠南那精妙的解剖宰杀归类到新手层面,至于还没见到的这些藏民,他们所掌握的宰牛技巧,在她的认知里更是被拔高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 这是合理的。 穿过村子又往前走了好长一阵子,在一片比较开阔的草甸上,聚拢了七八个藏民,有两头用绳子牵住的牦牛,显然就是今天的被宰对象。 这里的牦牛膘肥体壮,两根硕大的牛角看上去很有视觉冲击力,当然比起李悠南之前在加拿大制服的野牛,体型上还是要逊色不少。 不过小是小了点,这儿的牦牛脾气却非常火爆,被绳子牵住后显得十分烦躁焦躁,对周围的人充满了攻击性。 嘉措又对李悠南说:“平时我们藏族人一般是在冬季 10、11月份宰牛,一家人差不多一年要宰两三头牦牛。但一些特殊情况还是会多宰,比如结婚的时候,我们寨子有个妹妹要嫁出去,所以要宰两头牦牛。” 随后,嘉措和在场几个看上去年龄比较大的大叔用藏语打了招呼。他们交涉的时候,李悠南便和刘璃远远站在一旁,不去干涉打扰。 随后似乎达成了某种共识,在场的几人开始动了起来。 嘉措对着李悠南嘿嘿笑了笑:“我们要开始杀牛了。” 李悠南摸着下巴,饶有兴趣地看着这一幕,而刘璃则非常适时地拿出摄像机录制起来。 这些人依靠团队协作杀牛,他们自然要一头一头地宰。 将那头看上去体型稍微小一点的牛牵过来,用走位的技巧将绳子缠绕在牛的腿上。 六七个人一起协作,时不时还会被暴躁的牦牛冲过来吓唬一下,大家给嘿嘿笑着,躲开。 一番折腾倒是顺利把牦牛的腿给绊住了,随后胆子大的两个壮汉趁着牦牛腿脚不便,闪到侧面。 另外几个人拉住绳子控制牦牛行动,那两个壮汉上去拽着牦牛,一下子将它绊倒了。 就在这时,嘉措从旁边走出来。 几名拽着绳子的汉子也迅速跟过来,上去将牦牛按住。 嘉措负责宰牛,不过并没有那么顺利。 牦牛似乎意识到危险,几番挣扎竟挣脱了控制,顿时几名汉子一哄而散。 这一幕看得李悠南有些好笑——在他眼中,这些汉子的力气没得说,但杀牛技巧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高明。 嘉措这才笑着解释:“寨子里有经验的今天不在,我是第四次宰牛。” 虽然第一次尝试失败,但众人情绪未受影响,很快又如法炮制将牛控制下来。 不过让李悠南略有一些意外的是,他们宰牛并没有用到刀。 而是众人合力将牛的 4条腿捆起来,随后用一把短刀宰杀。 接下来是比较麻烦的解剖,以李悠南的目光来看,他们的宰杀和解剖水平都很一般。 雪区宰的牦牛是不放血的,但是或许是因为牦牛品种的原因,又或许是因为放养的牦牛吃的是百草……什么红景天贝母天麻之类的补药长大,总之,虽然没有放血,这种风味却并不难以接受,反而有一种独特的风味,牛肉味浓郁。 留下一个汉子处理牦牛肉后,其他人再次去宰杀另一头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