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年轻人的刀【二合一!】-《绑定打卡系统,我成了悠闲旅行家》


    第(2/3)页

    要么是直接往西走,就可以直接抵达LS,要么则是向南走,离开 318,就可以去山南逛一圈。

    而在抵达LS之前,李悠南的想法是去山南逛一圈,毕竟来都来了,下一次再走 318估计也不知道是哪年哪月了。

    与刘璃简单商量了一下,刘璃自然是没有意见。

    于是李悠南的计划便是从 318转走贡桑线、560国道,往山南的方向转过去,再从山南走拉则高速回 318。

    ……

    车出工布江达就贴着尼洋河走。

    地势是慢慢变化的,没有什么突然的起伏。

    工布江达是林芝最西边的县,此时要往南边走。

    而且林芝是雪区海拔最低的地级市,离开了这里,不管往哪个方向,海拔都是逐渐上升的。

    米拉山口则是一个地理分水岭,山口两侧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生态景观,也是这条路上海拔最高的地点。

    当然,这一路上的风景和此前看到的其实大同小异,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

    而李悠南和刘璃两人也早就过了刚刚抵达雪区时的新鲜期,此时再看山地的景色,自然而然也有些审美疲劳了。

    车子行驶到米拉山口脚下的小镇,值得一提的是,沿路有许多川味餐馆和温泉客栈,尤其是川味餐馆,对于两个四川人来说极有亲切感。

    他们也是难得没有在房车里烹饪,出去吃了一顿。

    川菜餐馆在雪区的占比极高,甚至会给人一种还在川西高原上的错觉。

    吃过午餐,也没有着急马上出发。

    带回来的乌鸦玄幻,此时情绪上还是有些紧张的,尤其是看到团团以后,本能性地惊慌起来。

    毕竟团团是不折不扣的猛禽。

    李悠南在小镇买了一个玻璃柜子给玄幻当窝,当然,也做了一些特殊处理,将玻璃柜的下半段用玻璃刀开了一个口子,打磨光滑,免得伸手进去的时候不小心割到手。

    里面用一个抽屉式的结构做了一个接粪便的小盒子,而柜子的上半段和下半段则用铁丝网分隔开,这样一来,玄幻在窝里面直接拉屎,就会被下面的小抽屉接住,便于打扫。

    而放在恒温的房车里面,倒也不需要在它的小房子里再铺上什么稻草之类的东西了。

    乌鸦喜欢亮晶晶的东西,玻璃正好可以让小家伙高兴一下。

    李悠南将玄幻的玻璃柜放在团团的栖息架下面。

    团团蹦蹦跳跳地走到玄幻前面,隔着玻璃歪着脑袋看这只小家伙。

    小玄幻惊慌失措地往后退了退。

    李悠南敲了团团的脑袋一下:“不要吓着你的小兄弟了。”

    刘璃端来了切好的小块鲜肉,里面混合着熟鸡蛋黄,还有一点核桃碎。

    李悠南接过来科普道:“玄幻现在属于半成鸟阶段,羽毛已经长出来了,可以短距离跳跃,现在的喂养原则就是要带上一点撕扯训练,适配它的喙部发育。”

    “待会儿你来喂它,把食物放在浅盆里,让它自己啄食,或者用绳子拴着肉块挂在玻璃柜子里面,引导它跳起来撕扯。”

    刘璃认真地记下来,随后蹲下来看玻璃柜里面的小乌鸦,又摸了摸旁边团团的脑袋:“团团,你看爸爸给你带了一个小兄弟回来,高兴吗?你可不能欺负它啊。”

    团团咕咕地叫了两声,又蹦蹦跳跳地离开了。

    此时的乌鸦玄幻,大约还需要两周左右的时间,羽翼就能逐渐丰满起来,到时候就可以尝试让它练习飞翔了。

    此时暂时不准备离开,李悠南便带着团团在外面练习了一些基础的指令,比如让它飞回来,又或者让它飞到指定的地方去。

    为了便于更好地指挥团团,李悠南用车上准备的电子元件做了一个简易的信号接收器,挂在团团的脖子上。

    这个信号接收器有 GPS定位功能,并且有一个小小的发声机构,李悠南可以通过远程对团团发布一些语音指令。

    当团团飞到很高很远的地方时,李悠南便可以用这个功能呼叫团团飞回来。

    尝试了几次,团团很快就掌握了这几个指令。

    随后李悠南便放心地让团团自己去玩了。

    在这种地广人稀的地方,只要不遇到天敌,比如金雕、胡秃鹫这些更大型的猛禽,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

    不过白天的时候,猫头鹰并不喜欢跑太远,它此时视力近视,就在房车附近飞来飞去,回来的时候还一不小心撞在了树桠上,一个踉跄……

    看得李悠南扶额叹气。

    随后团团不出去胡闹了,就在房车里待着。

    李悠南便带着刘璃准备去镇上溜达溜达。

    一个银匠店吸引了李悠南的目光。

    ……

    店里面有两个银匠,一个老银匠,一个年轻的银匠。

    老银匠看上去眉目温和,并不做事,只是在一旁看小银匠打银子、做手工。

    小银匠只是岁数上相对于老银匠要小一点,但整个人长得却是五大三粗,眉眼间隐隐有桀骜之感。

    他们的店里除了有藏族的腰带配饰等等镶银镶金的器物,还有藏刀,各种造型的都有,有弯刀,有 1米 2以上的大刀,全部都包在刀鞘中。

    见李悠南进来,老银匠上前招呼:“老板,要买点什么?”

    李悠南随口说:“我想先看看。”

    “随便看,随便看。”

    刘璃跟着李悠南,好奇地在店里东张西望。

    有一说一,以李悠南目前毒辣的眼光,自然一眼就能看出许多外行人甚至普通内行人看不到的细节。

    他只是扫了几眼,心里已经对这个银匠店里的东西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

    怎么说呢?手工的东西和工业工艺品一半一半,甚至可能工业工艺品占比更大一些,尤其是那些藏刀,李悠南一眼就看出来全都是工艺品,生产地或许是义乌或者浙江的某个小作坊。

    李悠南随便拿起一把精致的小刀,拔出刀鞘。

    他一眼就看出来,这把刀虽然是锻造刀,但明显是机械锻打,而非宣传的手工藏刀。

    当然,这把刀在工艺上做了做旧处理,而比较离谱的是,这把刀的售价还不低。

    老银匠笑着说:“老板,你眼光好啊,这把刀配你是非常好看的。”

    李悠南笑着将刀放下。

    在他看来,这把刀是极为失败的。

    从刀的本身性能而言,这把刀用的钢材仅仅是普通的 1045碳钢,成本低廉,锻造出来的刀唯一的优点是成本低,其他全是缺点,比如抗锈性差、硬度偏低、锋利度保持性差,长期使用还容易变形。

    而从刀的收藏价值而言,这把刀更是没有任何优点可言,毕竟一把工业锻造的刀,有什么收藏价值呢?

    如果它卖十几块钱,李悠南还会觉得物有所值,但这东西竟然卖 300多,李悠南一时间心情有些复杂,不知道有多少人被宰了。

    而后,李悠南又四处看了看,让他感到有些遗憾的是,银匠店里哪怕是真正手工打制的银器,工艺也做得相当粗糙,完全入不了他的法眼。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