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一月初的扬州,诡异的迎来了一场暴雨天。 这可是一月初啊! 北方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便是南方,也该飘点小雪了! 怎么可能下雨,还是如此大的暴雨! 雨意凉薄。 比暖雪多了几分肃杀。 似乎喻意着不详之事。 夜幕笼罩之下,凭添三分惶恐。 更令知情者心有不安。 “爹爹这是?” 林府。 长廊下。 林如海望着廊外的细雨,暗自出神。 林黛玉又怎能察觉不到? 送走了林朝辞,林如海自是要找女儿盘问一番的,故此,除了一些不适合与女儿说的话题,接待林朝辞的一切详情,林黛玉都知道。 林朝辞会武,她是知道的。 薛宝钗是个贯会藏心事的。 可是,那薛蟠却是个天天把林朝辞挂在嘴边上的。 能看出来,薛蟠很自豪。 尽管没人知道他在自豪些什么。 重文轻武,乃是国策。 林黛玉读过几本书,极有文采,因当日林朝辞露的那一手纸鹤勾起了她的兴趣,也就于平日里,对这方面刻意了解了一下,知道了不少。 也对林朝辞少了几分轻视。 天下诸国,彼此征战不休。 后汉一朝偏居一隅,确实可以避开这纷飞的战火,可是,也只能保眼下平安,难保万世永安。 你不打别人,别人就一定不打你吗? 不一定吧? 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才是上上策! 也许,重文依然会重。 但是,轻武决不会轻。 靖康耻的例子是历历在目。 她不信满朝文武如此短见。 而经此一事,林朝辞不远万里,奔赴扬州,救父亲于危难,本就是雪中送炭,令人除了“感激”二字再也找不到形容词,可自家父亲却又魂不守舍的,连把人家林朝辞留下来吃顿便饭再走的举动都没有,这不得不让她多想。 又见父亲倚栏而叹,不由出言问道。 连林黛玉自己都没察觉到。 她对林朝辞多了几分关注。 不过,林如海倒是注意到了,脑子只是一转,就想到了借口,不想跟林黛玉说那些骇人听闻的事,于是,话锋一转,便顺坡下驴道:“只是在想那林朝辞。” “想他?” “他怎么了?” 林黛玉顿时来了几分兴趣。 后面跟着提灯笼的紫鹃与老管家。 不过,相隔甚远。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