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一个月后。 巍巍泰山,雄峙东岳。 封禅的队伍浩荡蜿蜒,旌旗蔽日,甲胄生辉,自长安出发,历经月余跋涉,终于抵达泰山脚下。 为表诚敬,以及养精蓄锐准备数日后的登山大典。 李世民决定率皇太孙李易及核心随行重臣,暂驻于泰山北麓闻名遐迩的古刹灵岩寺。 灵岩寺背依方山,面临玉符河,古木参天,殿宇森严。寺中钟磬悠扬,香烟缭绕,一派清幽肃穆。 得知天子与皇太孙驾临,全寺僧众早已洒扫庭除,恭迎圣驾。 古朴的寺门洞开,方丈率一众德高望重的老僧身着崭新的袈裟,合十垂首,立于山门之外。 “贫僧灵岩寺住持慧明,率阖寺僧众,恭迎皇帝陛下、皇太孙殿下圣驾!”老方丈声音洪亮。 李世民一身常服,气度雍容,微微颔首:“有劳方丈。朕与皇孙借贵宝地暂歇,叨扰佛门清净了。” “陛下言重。陛下功盖寰宇,殿下神威天授,驾临鄙寺,乃我灵岩无上荣光,佛门幸甚!”慧明方丈连忙道。 在寺僧的引导下,李世民、李易及房玄龄、长孙无忌、魏征、李靖、李勣、程咬金等重臣被安置在寺中最为清幽雅致的几处院落。 院落虽不奢华,却极为整洁,陈设古朴,推开窗便能见山色空濛,闻林涛阵阵。 待安顿下来,李世民召集几位核心大臣于他下榻的“听松院”偏厅议事。 “药师,懋功,一路辛苦,北疆、西南新定,军务可还安稳?”李世民沉吟道。 李靖拱手道:“回陛下,薛延陀余部已遣使归降,北疆诸州安置稳妥,有苏定方、裴行俭等坐镇,当无大碍。” “吐蕃都护府建制已初具规模,逻些城人心渐稳,有英国公统筹调度,西南无忧。” 李勣也连忙道:“卫国公过誉。皆是仰赖陛下天威,皇太孙殿下神机奠定胜局,臣等不过萧规曹随,尽力维持。吐蕃初定,百废待兴,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圣恩。” “嗯,如此甚好。”李世民满意地点点头,“此次封禅,乃告慰天地,彰显我大唐文治武功之盛。玄龄,诸般礼仪典制,万不可有丝毫疏漏。” 房玄龄肃然道:“陛下放心,礼部已反复核对仪程,随行礼器、祭文、乐舞皆已备妥。灵岩寺亦已划出专门区域,作为斋戒、更衣之所。” 一旁的魏征眉头微蹙,直言道:“封禅耗资巨大,沿途州府迎送,百姓负担亦重。臣唯愿陛下此行,务求简约,勿使扰民过甚,方不负上天仁德之念。” 李世民对魏征的谏言早已习惯,虽觉在兴头上被泼了点冷水,但也知句句在理,点头道:“玄成之心,朕知之。沿途用度,朕已严令从简。封禅之礼,重在诚敬,不在铺张。”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