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六章 草原-《争魏》
            
            
            
                
    第(2/3)页
    漠南也是如此。
    阴山以北,大漠连天,也是因为匈奴人、鲜卑人过度放牧导致。
    好在这个时代沙漠化并不是很严重。
    很多河流也没有干涸。
    在与三省的官员商议之后,决定采取与当年檀石槐相同的策略,将漠南分成五部。
    一来将草原打碎,便于管理,防止诸部兴起,二来,采取轮牧制度,让草原得到修养。
    金山山脉为设金山府,居延与燕然山之间的草原设为燕然府,贺兰山至代郡以北的草原设为漠南府,上谷郡至大鲜卑山以西设为兴安府,改大鲜卑山为大兴安山,大兴安山以北以东的草原设为松漠府。
    每府驻扎一千精锐骑兵,五千牧骑,再分四到五个牧场。
    将整个草原打散,避免出现强大部族。
    凡是不再大秦户籍之上的部族,可随意征讨之。
    任何一个部族人口达到五千帐,强制迁徙一半至内地。
    每个部族的贵人子弟,需在太学留学三年,杨峥为了他们准备了一屋子的四书五经儒家经典,以及佛经道藏,鼓励他们出家为僧为道,不想出家,就学儒。
    当然,草原实在太大了。
    现在的大秦能控制的区域也就燕然山和姑衍山以南的地区,更北更西的地区还覆盖不到。
    即便能短暂的占领,却无法长期控制。
    连鲜卑、匈奴裔的秦人都适应不了那里的苦寒和恶劣的环境。
    任何事都讲究性价比。
    强制在那些地区筑城,很可能几十年后,漠北的野生部族接触到华夏文明的火光,成为他们的兴起之地。
    贪多嚼不烂,大秦的土地已经足够多了。
    以这个时代的生产力,实在无法控制那么远的地方。
    所以杨峥只能在人心上做文章。
    鼓励高僧、大儒、道人入大漠,教化诸部,在草原上修建佛寺、道馆、儒庙,宣义司也是各种造势。
    即便后世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也有大片大片的人被西方舆论忽悠瘸了,更何况是这个时代?
    大秦可以说是历代王朝中,对草原部族最温和的了。
    一般情况下,能不动刀子就尽量不动刀。
    还积极的接纳他们,奴隶、待归、治民,一条龙服务,熬个十几年,就能成为秦人。
    第(2/3)页